歡迎光臨我的商店

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

茶馬古道

藏族諺語:“加察熱!加霞熱!加梭熱!”漢語意思是:“茶是血!茶是肉!茶是命!”——來自雪域高原的火熱禮讚,指向一個斑斕古老的文化事件:茶馬古道。
明清代,雲南藏銷茶主要經麗江進入古宗西藏(今中甸和德飲縣)和康藏的茶,部分在木里、鄉城、稻城、理塘銷售,部分到打箭爐(今康定)將雲南的竹筐包裝換為牛皮包裝後繼續前進,到康藏後運至拉薩等地。長路漫漫,險障重重,沿途即有土司,寺院設卡收過路費,又時常因動亂引起阻塞。這時商人們就要尋找其他運茶路。他們收到了從德欽經碧上土布江達墨竹工卡拉薩的進西藏路線。每年春季他們趕著騾馬,滿載蜂只膠、犛牛尾、麝香、蟲草等物在茶市交換茶葉返回西藏。

除背夫外,紅河、石屏、江城的馬幫也在大量進入茶山運茶。儘管馱運的前期成本較低,但由於馱運量小。行路速度較慢,因此單量運費較高,後漸漸馬幫所取代。

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“茶馬古道”。
一是官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、北京,南延車佛打洛,這是茶馬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條,普洱貢茶就從這條路由馱馬運到昆明。許多老字號茶莊的普洱茶,由普洱經思茅,過車裡(景洪)、佛海(勐海),至打洛,而後出國至緬甸景棟,然後再轉運至泰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。
二是關藏茶馬大道,普洱茶從普洱經下關,麗江、中甸(今香格里拉)進入西藏,再由拉薩中轉尼泊爾等國,主力是藏胞的大馬幫。
三是江萊茶馬道,普洱茶從普洱過江城。入越南萊州,然後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。
四是旱季茶馬道,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江,而後到孟連運出緬甸。
五是勐臘茶馬道。從普洱過勐臘,然後銷往老撾北部各地。
在今普洱系境內,仍保留有三處較完整的茶馬大道遺址,一是位於寧洱鎮民主村茶庵場的“茶馬古道遺址”,長約2公里的山石古道,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蜿蜒而上,二是位於磨黑鎮孔雀坪的“官馬大道遺址”,三是位於同心鄉的“旱季茶馬大道遺址”,那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見的馬蹄印,記述了昔日“茶馬古道”的繁榮。 “茶馬古道”使普洱茶暢銷國內外,遠銷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緬甸、泰國、法國、英國、朝鮮、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,在世界上享有盛名。在中國古典名著《紅樓夢》和世界名著《戰爭與和平》等作品中,都有喝“普洱茶”的描述。今天,“普洱茶”已為世界人民所知、接受和喜愛。
如今馬幫消失了,但喝普洱茶的時候我們仍然回想起他們,想起他們留下的或是傳奇或是浪漫或是淒慘的故事。馬幫,是普洱茶產生的基礎,也為普洱茶品嚐留下很多神遊的空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